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助力大国崛起,如何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倡议,如何在“双一流”、“新工科”系列工程建设驱动下获得持续发展……为探讨和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,11月9-10日,西南交通大学邀中外专家学者相聚峨眉校区创新•包容•共享大学国际化发展国际论坛,共话中国大学国际化的未来发展。
11月9日,论坛在峨眉校区扬华讲堂开幕。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易凡平,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,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涛,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王建红,四川省峨眉山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何方,四川省峨眉山市副市长陈苹;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赵雨森,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坚,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姜风春,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勇;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等出席论坛开幕式。校党委常委、峨眉校区校长沈火明主持开幕式。
开幕式上,西南交通大学冯晓云副校长致欢迎辞。冯晓云指出,近年来,围绕国家提出的“教育对外开放”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中国高等教育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。新时期“教育对外开放”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教育行动的提出,是国家应对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下的战略举措,也是我国教育界顺应文化多样,促进文化交融、民心相通的重要选择,彰显了教育对于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基础、先导性作用。当前,国际化办学正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新常态和生存方式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,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在“双一流”、“新工科”建设驱动下大有所为,如何在国际化办学舞台上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倡议、助推民族复兴大业,这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话题。面对中国大学发展新常态,包容性发展应成为中国大学国际化的题中之义。中国大学必须勇于创新,采取包容共生,多向共赢的态度,才能破解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,建成一流大学。
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易凡平副司长指出,西南交大为推进国际化所作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,实现内涵式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。易凡平表示,人才是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关键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: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,加快建设人才强国。实行更加积极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,以识才的慧眼、爱才的诚意、用才的胆识、容才的雅量、聚才的良方,把党内和党外、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。这为今后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。贯彻落实科教兴国,人才强国战略,努力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。国家外专局将一如既往支持高校的引智工作,推动实施更积极、更开放、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,努力实现外国人才来得了、留得住、用得好、流得动的目标,为高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会后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易凡平副司长参观调研了SWJTU-OSU合作办学项目,并听取了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刘国祥、书记王齐荣等人的汇报。易凡平副司长表示,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为高校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,并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引智工作。